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健康园地>儿童健康

警惕细菌性痢疾—这不是普通的“拉肚子”

文章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2年11月15日 点击数: 字号:

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,好发于夏秋季。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、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和解黏液脓血便,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(或)中毒性脑病。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,少数患儿病情迁延不愈,发展成为慢性细菌性痢疾,可以反复发作。

01

它的症状有哪些?

潜伏期一般为1~2天。

1.毒血症状:畏寒发热,全身不适,起病急,发烧39℃以上。

2.肠道症状:①腹痛,便前加重、便后缓解,下腹明显;②腹泻,大便开始时为稀便或水样便,以后大便次数增多,但便量逐渐减少,并且转变为粘液便或脓血便,一般每日10~20次,严重者可达20~30次,患儿可自诉下腹部不适,很想排出大便,但无法顺利排出,伴有肛门坠重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里急后重;③肠鸣音亢进,下腹有压痛。

02

应对措施有哪些?

1.对症治疗:积极控制高热,采用药物与物理降温。

2.在发热、腹痛、腹泻明显时,应禁食,当症状稍有减轻时,可进食清淡、营养丰富、易消化、脂肪少的流质饮食。如藕粉、米汤、果汁、菜汁、禁饮牛奶、豆浆及易产气的饮食,以保证肠道的充分休息,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每日6餐,每餐200毫升~250毫升。发热,腹泻症状好转后,可食少渣无刺激性饮食,由少渣、少油半流过渡到半流、软食或普食。可食用粥、面条、面片、小馄饨、豆腐、蒸蛋羹、小肉丸、鱼丸、烧鱼、菜泥等,每日可3餐或5餐,量不宜过多。

3.应多饮水,对轻症患者,必须口服足够液体以预防脱水。有脱水者,采用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(米汤加盐、盐糖水),重度脱水者以静脉补液和口服补液同时进行。

4.禁食油煎或油炸食物,芹菜、韭菜、萝卜、咖啡、浓茶、酒类、刺激性调味品,生冷食物,待肠道病变康复后再食用普通膳食。

5.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,防止糜烂。

03

预防措施有哪些?

1.对儿童要加强卫生教育,培养饭前便后洗手、不喝生水、生吃瓜果要洗净等日常生活习惯,教育儿童不吃不洁食物,特别是被苍蝇爬过的食物。

2.搞好环境卫生,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,消灭苍蝇孳生地,发动群众消灭苍蝇。

3.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。

4.不要暴饮暴食,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。

5.做好消毒隔离工作,食具要煮沸15分钟消毒,病人的粪便要用1%漂白粉液浸泡后再到入下水道。

6.保护易感人群。

7.集体单位及托幼机构的炊事员、保育员等应定期检查大便,做细菌培养。

8.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消灭苍蝇,加强饮水管理,尤其在痢疾高发季节更应加强食品卫生宣传和执法工作,及时切断传染源,发现患者应及时隔离,防止病菌传播。

供稿:急诊科  黄少婷

更多
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