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健康园地>生活健康

中医专家:几类人群不宜多粽子

文章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6年06月08日 点击数: 字号:

中医专家:几类人群不宜多粽子

中医专家:几类人群不宜多粽子

端午节即将来临,商家们已经开始卯足劲。味道总是撩人的,许多街头巷尾,粽子已然飘香,一些好吃嘴已经按捺不住了。不过,中医养生专家提醒,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粽子果腹,夏天来了,多吃清淡食物可能更有益于身体健康。

专家说,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冠心病及脑梗者应尽量少食用粽子,由于市面上很多粽子内油量、糖分太多,而且多以糯米为主料,并不太适宜上述患者使用,如果进食过多,可能增加血液粘稠度,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,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。上述人群最好少吃为妙,尤其是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和小孩,更应该注意适量食用。

粽子怎样吃才科学?自家在包粽子时,可以加入适量的薏仁、红豆、杂粮米等。另外,人们在吃粽子的过程中,可配点白萝卜加以食用,让湿气尽快排出体外。专家提醒,就算是成年人,在端午节前后也不可餐餐以粽子果腹,最好搭配其它种类食物的摄取,如时令蔬菜水果等。

端午时节正逢初夏,也正是阴阳交替的时候,潮湿中带着暑热。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湿毒特别容易困阻人的阳气,让人觉得疲倦、乏力,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腹泻、呕吐、发热等不适症状。

  

专家支招如何健康吃粽子

 

每逢端午节临近,粽子便成为市场上的主角,很多人常常一次两三个下肚,而且餐餐吃。殊不知,吃粽子也是有很多讲究的!粽子由糯米制成,油性、黏性较大,过量进食会引起消化不良,并由此产生胃酸分泌增多,导致腹胀、腹痛、腹泻等。粽子的馅料也都先用油炒过,含有大量脂肪、胆固醇。食用后会增加血液黏稠度,加重心脏负担并导致缺血,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。高血脂、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冠心病患者宜尽量少吃

专家支招如何健康吃粽子:

1.粽子蒸熟或煮熟后,性温滞气,并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,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,加重胃肠负担,故患有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最好禁食或少食。老年人、儿童及消化功能较弱者更应慎食。患有糖尿病、胆结石、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疾病以及肠胃消化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吃,以免引起肠胃不适,出现肚腹胀闷、便秘等症状。

2.糯米很不容易消化,且粽子本身已很油腻,因此食用粽子时最好搭配其他一些食物。此外,包粽子时宜用部分杂粮米替代糯米,增加纤维素、维生素、矿物质;馅料宜减量使用,最好不要用油炒。

3.吃粽子时应细嚼慢咽,以每餐1个为原则,不要超过2个。食后若出现腹胀不适,除了应增加运动量以促进肠胃蠕动,还要多搭配富有纤维质的蔬菜、水果来帮助消化,如四季豆、芒果、莲雾、西瓜等。

4.吃粽子时,最好喝一碗清鲜味美的汤,如冬瓜汤、竹笋汤、丝瓜汤等,之后在搭配一些口感清爽的菜品,如松菇芦笋、凉拌苦瓜、香菇炒油菜等,以减轻肠胃压力,避免消化不良。吃完粽子后,可以喝一杯清茶。有些粽子,比如肉粽,比较油腻,吃完后慢慢品一杯清茶可以降低油腻感,有利于身体健康。

   端午时节正逢初夏,也正是阴阳交替的时候,潮湿中带着暑热。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湿毒特别容易困阻人的阳气,让人觉得疲倦、乏力,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腹泻、呕吐、发热等不适症状。

  

专家支招如何健康吃粽子

 

每逢端午节临近,粽子便成为市场上的主角,很多人常常一次两三个下肚,而且餐餐吃。殊不知,吃粽子也是有很多讲究的!粽子由糯米制成,油性、黏性较大,过量进食会引起消化不良,并由此产生胃酸分泌增多,导致腹胀、腹痛、腹泻等。粽子的馅料也都先用油炒过,含有大量脂肪、胆固醇。食用后会增加血液黏稠度,加重心脏负担并导致缺血,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。高血脂、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冠心病患者宜尽量少吃

专家支招如何健康吃粽子:

1.粽子蒸熟或煮熟后,性温滞气,并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,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,加重胃肠负担,故患有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最好禁食或少食。老年人、儿童及消化功能较弱者更应慎食。患有糖尿病、胆结石、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疾病以及肠胃消化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吃,以免引起肠胃不适,出现肚腹胀闷、便秘等症状。

2.糯米很不容易消化,且粽子本身已很油腻,因此食用粽子时最好搭配其他一些食物。此外,包粽子时宜用部分杂粮米替代糯米,增加纤维素、维生素、矿物质;馅料宜减量使用,最好不要用油炒。

3.吃粽子时应细嚼慢咽,以每餐1个为原则,不要超过2个。食后若出现腹胀不适,除了应增加运动量以促进肠胃蠕动,还要多搭配富有纤维质的蔬菜、水果来帮助消化,如四季豆、芒果、莲雾、西瓜等。

4.吃粽子时,最好喝一碗清鲜味美的汤,如冬瓜汤、竹笋汤、丝瓜汤等,之后在搭配一些口感清爽的菜品,如松菇芦笋、凉拌苦瓜、香菇炒油菜等,以减轻肠胃压力,避免消化不良。吃完粽子后,可以喝一杯清茶。有些粽子,比如肉粽,比较油腻,吃完后慢慢品一杯清茶可以降低油腻感,有利于身体健康。

更多
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