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>新闻动态

5岁男童腹内藏“险”,妇幼医生妙手“拆弹”

文章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4年06月07日 点击数: 字号:

5岁的男孩小陈反复出现腹痛、腹胀,家人以为是“胃肠炎”,多次在当地就医,但症状反复发作,于今年4月旬来到我院小儿外科就诊。接诊的严斌医生仔细查看病人,大吃一惊,小陈的肚子两边不对称,左边肚子里面好像藏了一个“西瓜”,胀得鼓鼓的,经验丰富的严斌医生意识到小陈肚子里面不简单,可能长了肿瘤,而且肿瘤体积大,就将小陈收入小儿外科住院。

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显示:小陈腹腔内巨大肿瘤长径约12cm,占据了左侧腹腔,左输尿管中下段受压,左肾盂肾盏扩张呈轻中度积水,周围肠管结构受压移位,考虑是“畸胎瘤”。如果任由瘤体继续生长,随时存在感染、破裂出血等风险,严重可危及生命,而且肿瘤性质未明,手术是唯一的治疗途径。

因为小陈年龄小,手术和麻醉耐受差,而且肿瘤位置特殊,体积巨大,毗邻重要血管和器官,手术风险高。为此,小儿外科陈瑾瑜主任展开了多学科联合会诊,在王世禄副院长主持下,小儿外科医护人员、麻醉科杨远琪主任、儿童重症监护吴忠坤主任就小陈的病情和术中、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展开讨论,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。

于4月24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,小儿外科陈瑾瑜主任主刀为小陈行手术探查,术中见肿物由腹膜后生长,上极达胰腺、十二指肠,左侧压迫左侧输尿管及肾脏,右侧与腹主动脉、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粘连。在重要血管与器官边缘切除肿瘤,犹如刀尖上跳舞,一有不慎就出现大出血等并发症,医生们小心翼翼,仔细操作,顺利将巨大肿瘤完整切除。手术出血约20ml,没有出现重要血管和器官的损伤。术后肿物剖开可见油脂及毛发等组织,与术前诊断一致。术后病理报告为腹膜后成熟型囊性畸胎瘤。小陈术后恢复良好,于2024年5月7日痊愈出院。(陈瑾瑜)

更多
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